更新时间:2021.12.29
视情况而定。如果满足法定条件的,则会被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
是的。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未遂犯,要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犯罪未遂也算犯罪。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法律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最后,在确定
投毒如果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是犯罪未遂。投放毒害性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投毒不一定是犯罪未遂,如果投毒行为已经实施,被害人因为投毒受到重伤或者死亡,那么投毒此时就是既遂。要成立犯罪未遂,必须是犯罪没有得逞,即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
不能犯若构成犯罪的未遂,同样是属于犯罪的范畴的,应当按照刑法规定处以刑事处罚。《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不是法定从轻处罚情节,只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法定的从轻处罚情节有: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犯罪中止预备未遂是犯罪。犯罪的形态有4种,分完成和不完成状态。包括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这四种形态都构成犯罪,且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在犯罪成立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是犯罪未遂、中止和预备形态。如果将犯罪成立和犯罪既遂等而视之,显然是不恰当的。在情节犯的情形下,之所以要特别强调犯罪成立的概念,这和情节犯的特性有关。
情节犯是存在犯罪未遂的。根据《刑法》对于犯罪未遂的定义,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有。不作为犯在客观上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行为人有实施作为的法律义务;行为人有实施作为的能力;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此处注意包含可能造成危害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其不作为已经造成了伤害,而后又进行了作为,当然可以视为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