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7
有下列条件:1.行为人同时实施了过失或故意两个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所具有的过失、故意两种罪过,必须是过失在前,故意在后。3.过失、故意两种罪过之间,必须具有密切的联系。4.行为人主观上的犯罪故意表现为对最终的严重危害结果的追求或放任。5.
我国《刑法》中对于爆炸罪所作出的处罚标准规定如下: 1、构成爆炸罪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构成爆炸罪并因此引起他人重伤、死亡结果,或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我国《刑法》对于构成非法运输爆炸物罪的犯罪分子,所规定的判刑处罚具体依据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对非法制造爆炸物既遂的定罪标准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违反国家有关法规,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私自制造爆炸物的行为,即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非法制造的是其他诸如游艺运动汽枪、制作影视戏剧用的道具枪以及烟花爆竹等娱乐性物品,则不宜以本罪论处。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有以下这些: (一)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二)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三)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是国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管理秩序;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以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法人解散的情况有法人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或者法人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法人的权力机构决议解散因法人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等。
寻衅滋事罪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罪者通常为主犯。在事先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
非法储存爆炸物罪既遂主要有以下惩罚: 1、犯本罪既遂的,一般惩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严重的能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非法储存爆炸物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爆炸物管理的法规,非法制储存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
第一类,从名称上即可推断是过失犯罪的,如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第二类,从刑法条文中可推断是过失犯罪的,如交通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
1、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 2、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