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2
根据法律规定,名誉权受到侵犯,当事人可以请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可以请求侵权人更正或者删除侵权信息;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维权。
民法典公民名誉权被侵犯时可以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可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如果后果严重,还可以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其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可以要求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也可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诉讼。
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2)发生了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 (3)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不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1.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也就是对方实施了侵害名誉的行为,如侮辱、诽谤行为;2.行为具有违法性;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有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2)发生了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 (3)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不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侵犯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名誉权侵害行为,恢复原有的名誉,消除不良影响,对被侵权人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认定: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
通过以下要件认定侵害名誉权: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
当我们的名誉受到伤害时,我们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维权。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人民法院受理后,会开庭审理查明案件的事实以及审查证据,并依法作出判决;且判决书会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
侵犯名誉权的,被侵权人请求侵权人应停止侵害行为,积极消除不良影响,果等情况酌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如果侵权人不愿意,被侵权人可以请求法
侵犯名誉权行为方式主要有: (一)侮辱; (二)诽谤;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后果: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