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2
绑架罪胁从犯能从轻判刑。行为人构成绑架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事犯罪的从犯的认定: (一)从犯起次要作用,没有积极参与犯罪,主观上被胁迫,或者在犯罪中起着微乎其微的用处的,往往认定为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二)为犯罪创造便利条件,提供犯罪工具、犯罪对象的,在共同犯罪中起着其他作用的,往往认定为共同犯罪
累犯轻的不能判缓刑。刑法明确规定了,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聚众斗殴从犯符合缓刑条件的,能判缓刑。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
诈骗犯能缓刑,刑期需要符合缓刑的条件就可以,缓刑的适用条件主要有: 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
共同犯罪中揭发同案犯会酌情轻判。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我国鼓励犯罪分子积极立功。
共同犯罪不能是过失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如果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只有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才构成共同犯罪。
两个人实施的犯罪不一定是共同犯罪。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共同犯罪的要求是犯罪主体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且共同所犯之罪为故意犯罪。即如果两个人是过失犯罪的,就不会形成共同犯罪,所以两个人实施的犯罪不一定是共同犯罪。
刑法第25条第一款规定了共同犯罪的定义: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个定义为刑事司法实践中界定共同犯罪成立与否提供了依据。而所谓的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各行为人通过意思的传递、反馈而形成的,明知自己是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并且明知共同的犯罪行为会
间接正犯不属于共同犯罪。间接正犯是指利用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行为。间接正犯也叫间接实行犯、他手正犯,是针对直接正犯而言的,间接正犯是正犯的一种,“正犯之概念,从广义言,系以刑法分则各本条所定之构成要件为其法的根据,凡实施犯罪
不一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但是,由于教唆人实施教唆行为以后,被教唆人可能去实施被教唆的罪,也有可能不去实施被教唆的罪,或者去实施了另外一种犯罪,因此才有刑法第29条的第二款“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