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0
缓刑,全称刑法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期间可以外出,但有一定的限制。
缓刑后按如下规则处理:若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则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决定执行的刑罚。若在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规定的,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人民
看情况是否严重,涉嫌刑事犯罪的肯定立即撤销缓刑收监,如果只是一般性违法,一般是警告,3次警告后收监。《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
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收监执行实刑。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也应当撤销缓刑,也会被收监。
缓刑后一般不要去坐牢。一般情况下缓刑执行完毕就不用坐牢录了。判缓刑,可以不在监狱服刑,但如缓刑期间违反法律规定,可收监执行。缓刑有考验期,如期间遵守规定,无犯罪则期满视为刑罚执行完毕。
缓刑结束后又犯新罪的不算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而缓刑结束后,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是不符合累犯刑罚执行完毕这一构成要件的。
不算。 1、取保候审是强制措施; 2、缓刑是对罪犯给予考验期,实行社区矫正不予羁押的一种制度。 取保候审期间和缓刑期是没有关系的,也不存在折抵关系。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在缓刑执行期间,停发原工资。对安排了临时工作的缓刑人员,原为国家公务员的按本人缓刑前基本工资额的60%发给生活费;机关工勤人员按工资中固定部分85%的数额计发生活费,其工资中的奖金部
缓刑期间应当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受管理。应于判决生效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司法局报到,司法局接收后再于三日内到司法所报到。未按规定时间报到,会被警告;超过一个月未报到,会被撤销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