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1
侵犯财产罪是指故意非法地将公共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据为已有,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包括:抢劫罪;盗窃罪;抢夺罪;诈骗罪;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
1、抢劫罪; 2、盗窃罪; 3、抢夺罪; 4、诈骗罪; 5、聚众哄抢公私财务罪; 6、侵占罪; 7、职务侵占罪; 8、挪用资金罪; 9、挪用特定款物罪; 10、敲诈勒索罪; 11、故意毁坏财物罪; 12、破坏生产经营罪。
侵权责任法已废止,侵犯财产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侵权行为危及他人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侵犯财产罪是指故意非法地将公共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据为已有,或者故意毁坏公私和财物的行为。 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罪;侵占罪;敲诈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
侵吞公司财产是犯了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
侵犯财产罪是指非法地把公共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据为已有,或者毁坏公私和财物的行为,主观上未故意。该罪包括有抢劫罪、盗窃罪、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挪用特定款物罪等。该罪的
侵犯财产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产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对象是社会主义财产关系,包括全民所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和公民私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关系。这种财产关系的物质表现是各种具体财产,无主物不属于侵犯财产罪的对象。贪污赃款赃物、走
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说明我国对公民个人财产权的保护态度,其具体条文如下: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首先,侵权人有赔偿的义务,财产损害赔偿是公民、法人实施违法行为,侵害国家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财产权, 并造成对财产损害后果,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同时,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 不能返还的,应当折价
侵犯财产罪,包括13个具体罪名。依故意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占有型。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罪。挪用型。即以挪用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罪。包括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毁损型。即以毁损财物为故意内容的侵犯财产罪。包括故意毁坏财物
侵犯财产权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从事了侵犯财产权的民事违法行为; 2、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害的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侵犯财产权的民事责任主要为侵权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返还财产,当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的财产,他人可以要求行为人返还财产。但是这时要求该财产尚存在,如果该财产已经灭失,则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侵犯财产权的民事责任主要为侵权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返还财产,当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的财产,他人可以要求行为人返还财产。但是这时要求该财产尚存在,如果该财产已经灭失,则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