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4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起诉状应当参照民事诉讼起诉状的规定,内容有: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诉讼请求和所根据
行政诉讼中原告死亡的处理一部分会参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处理方式是: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如果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裁定诉讼终结。
行政诉讼败诉后若是一审的可以上诉。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若是二审的,则不能再次上诉。因为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
行政诉讼被告主体不适格的处理办法是: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但行政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除外。
将第三人错列为被告可以追加被告,将被告错列第三人可以申请变更。 原告型第三人,是指享有诉权但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起诉讼,而是参加到他人提起的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主要有: 1、行政处罚案件中未提起诉讼的共同被处罚人。行政机关在一个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
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虚假诉讼行为,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从重处罚,妨害司法秩序; 都可能成为虚假诉讼罪的构成主体,同时也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公正,与他人
虚假诉讼行为,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从重处罚,妨害司法秩序,都可能成为虚假诉讼罪的构成主体,同时也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公正,与他人共同实施虚假诉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和解的,可以达成和解协议,然后行政相对人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撤诉;如果双方是被调解成功的,则双方可以订立调解协议,并由法院依法制定调解书。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2、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3、经过审理,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裁决: (1)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2)具体行
公民对征地存有异议,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听证,政府不能强行征地。对于群众有意见的、有疑义的、要申请听证的,事先沟通资源管理部门,就应该组织听证。对于农民起诉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给予解决。不同意的是肯定不能实施征地。
行政诉讼中政府败诉的,应当遵照人民法院的判决履行义务,需要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应当《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的赔偿标准进行赔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