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6
对到期债权执行异议的要求有: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
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理论基础是债的代位权原理,因此执行到期债权的条件应以债权代位权成立条件为基础。 1、申请执行人对被执行人享有债权。 2、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 3、第三人对到期债务没有异议。
对到期债权的执行程序为: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交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后,执行法院应当向债务人发出冻结债权执行裁定和履行通知书。如果债务人自收到通知后既不提出异议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查封、扣押等方式进行强制执行。
1.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2.明确表示不履行给付价款义务,或者存在被吊销营业执照、被注销、被有关部门撤销、处于歇业状态,甚至破产清算的情形; 3.存在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或者付款方丧失商业信誉。
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是指被执行人所享有的对于第三人的到期债权。 人民法院可以依债权人的申请裁定该第三人不得对本案债务人清偿,该第三人要求偿付的,由人民法院提取财务或价款。 其通过法院的保全可以使第三人停止向被告人支付款项,从而使原告实现权利多
遗嘱执行人负责保管遗产,并有权提起关于排除妨害继承的诉讼以及参与有关的诉讼活动。如果遗嘱人生前没有指定遗嘱执行人,或者执行人拒绝接受,或者执行人不称职,则可以由全体继承人参加执行遗嘱;也可以由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指定或撤销遗嘱执行人。
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不同的意见,并主张实体权利。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目的是排除对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 执行过程中,案件当事人或利益相关的案外第三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时效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且债权转让不改变债权的内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者转移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法律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