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18
行政诉讼的原告可以通过依法向人民检察院递交抗诉申请书、生效的裁判文书等材料的方式来申请抗诉。如果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文书确有错误的,应当提出抗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中止诉讼: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
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人提出赔偿请求,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赔偿要求。要求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
债务纠纷的诉讼胜诉之后,如果债务人依然不履行其义务的,则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一)申请再审的主体必须合法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出申请再审的只能是原审中的当事人,即原审中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判决其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二)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
申请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的办理,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应当先经依法确认。申请确认的,应当先向侵权的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自受理确认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相应程序作出裁决或相关的决定。
一、一般来说,行政机关强制执行要经过以下程序: (1)行政强制执行决定的作出。 (2)告诫。 (3)陈述和申辩; (4)制作执行决定书; (5)送达; (6)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方式 (7)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
1、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救济,又不履行行政决定,无自行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行政机关申请前应催告当事人自履行,催告10日后当事人仍不履行的,方申请法院(所在地有管辖权法院、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3、法院接到申
行政诉讼后申请强制执行的条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上载明的义务。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的条件为二年。自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履行期的最后一日起算。
在行政诉讼结束后,如果当事人拒不申请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有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由其他行政机关、第三人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没有执行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元至500元。 2、执行金额或者价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3、超过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元交纳。 4、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5、超过500万元至10
行政诉讼中要求赔偿的方式为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人民法院应当分别立案,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合并审理,也可以单独审理。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请求行政赔偿的,适用行政诉讼法有关起诉期限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