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7
行政争议与行政复议的区别是: 1、行政争议是以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为一方,以作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另一方,针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引起的争议; 2、行政复议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行使救济权
诉讼与行政诉讼区别: 1、性质不同。诉讼包括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只是诉讼种类中的一种。 2、概念不同。诉讼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行政诉讼指法院依法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3、解决对象不同。行政诉讼仅解决行
先行政复议后行政诉讼是指,在某些案件情况下,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叫复议前置。复议前置的案件包括对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不服或者对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不服等情形。
1、定义不同。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诉讼法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
1.性质不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处理机关是不同的,前者是行政机关,后者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机关。2.受案范围不同。行政复议范围大于行政诉讼范围。3.审查标准不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但其审查标准是不同的。4.审理方
1、性质上不完全相同。行政复议既有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的行政司法性质,又有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的性质;而行政裁决主要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不具有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的性质。 2、调整对象不同。行政复议的调整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行政争议;而行政裁决的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都有对其合法权益保护的救济功能。但两者有着区别,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制度,是在行政诉讼之前进行的。而行政诉讼是司法救济,由人民法院作出诉讼裁决,是最终的解决办法,也被称作“司法最终救济”原则。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区别: 1、二者受理的机关不同。行政诉讼由法院受理;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受理,特殊情况下,由本级行政机关受理。 2、二者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人民法院处理行政诉讼案件属于司法行为,适用行政诉讼
1、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对行政诉讼判决结果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2、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方面,我国采取的是一种“原告选择为原则,复议前置为例外”的模式。也就是说,除非法律法规作出特别规定,行政复议并非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是: 1、性质不同:行政法是一种实体法,而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 2、适用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实体依据。 3、适用的阶段不同:行政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其有相应的规定:第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1、重复起诉指的是基于同一个事实和理由而提起的诉讼,或者就同一案件向两个法院提起的诉讼。 2、重新起诉符合起诉要求的会被法院受理,重复诉讼则不会被受理。 3、当事人不得重复起诉。当事人重复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已受理的,应当驳回起诉。行政案
两者的区别在于重新起诉可能会被法院受理,重复诉讼属于违法,不会被受理。 重复起诉:基于同一个事实和理由而提起的诉讼,或者就同一案件向两个法院提起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