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2
一、侵害名誉权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 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三、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
传播他人隐私不属于侵犯名誉权的违法行为,而是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传播他人隐私属于侵犯名誉权的违法行为。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民事权益范围中包括了隐私权,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
名誉权侵权的认定如下: 1.被侵害的对象指向特定,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2.实施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 4.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
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 1、荣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是所有民事主体享有的人身权利; 2、荣誉权的对象是荣誉称号、证书、勋章、奖章、证书等,名誉权的对象是公众对他人的社会评价; 3、获得的程序不同; 4、荣誉权可以依法剥夺,名誉权不能以任
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 1、主体不同。荣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获得荣誉称号或奖励的民事主体;名誉权是所有民事主体享有的人身权利; 2、不同的对象。荣誉权的对象是荣誉称号、证书、勋章、奖章、证书等,名誉权的对象是公众对他人的社会评价; 3、获得
名誉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权利人有权维护其名誉,要求他人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使其在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尊敬。 2.权利人有权排斥他人对其名誉的侵害,并要求加害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认定侵犯法人名誉权与认定其他侵权行为一样,应当从四个要素入手,即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包括诽谤、诋毁等;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名誉权和荣誉权属于人格权。人格权是指为民事主体所固有而由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自然人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以及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
侵犯名誉权行为方式主要有: (一)侮辱; (二)诽谤;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后果: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名誉权纠纷,是涉及民事。名誉权是是公民的民事权利,由此引发的纠纷属于民事案件。如果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情节恶劣的,也会构成刑事案件,此时诽谤人的行为会构成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