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9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效力待定的五种情形: 一、无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可以订立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合同外,对其他合同,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订立。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缔结的合同。 三、无代理权人以被代理人名义缔结的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有效: 1、合同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3、合同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
《民法典》第一编第六章的有关规定,无效合同的情形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 2.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
合同具备可撤销的原因,是行使合同撤销权的前提条件。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五种情形。并且特别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才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指订立合同时存在重大误解、乘人之危、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的情况导致合同可撤销。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如下: 1、受欺诈签订合同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 2、受胁迫签订合同 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直接以物质性强制或精神性强制迫使对方与已方订立合同。也就是行为人以给公民及其
五种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取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润转贷给借款人,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向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 1、当事人存在重大误解; 2、一方当事人受另一方欺诈; 3、一方当事人受第三人欺诈,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 4、一方乘人之危,导致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 5、一方当事人受另一方或者第三人胁迫。
合同解除的五种情形是: 1、当事人协商一致; 2、约定的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 3、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4、当事人一方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
婚内协议无效的五种情形: 1.订立协议一方以欺诈或胁迫手段,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隐瞒非法目的的; 4.损害公共利益的;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无效,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违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