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0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国家法律规定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规定有: 1、配偶; 2、父母; 3、成人子女; 4、其他近亲属; 5、其他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对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
《民法典》第三十六条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
监护人不能被强制指定,监护需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如果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服指定,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审理,认为指定并无不当的,裁定驳回起诉;指定不当的,判决撤销指定,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
如果居委会不指定监护人或者对指定的监护人不认同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并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决。确定法定监护人的顺序规定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在先顺序人优先于在后顺序人担任监护人。但是,此顺序可依监护人的协议加以变更。 (2
监护人的确定方式: 1、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的父母为其法定监护人,但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2、若为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一般由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成为法定监护人的方式如下: 1、若被监护人为未成年人的,则其父母因父母身份而自动取得法定监护权; 2、但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3、被监护人为成年人的,则由配偶,父母、子
成年后是否还需要监护人的确定方式:如果成年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就需要监护人,首先是配偶;其次是父母、子女;然后是其他近亲属;如果成年后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则一般无效监护人。
成年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没有监护人。监护权一般到被监护人满十八周岁,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结束;或被监护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此时,也不需要监护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有监护人。 规定为: 一、成年人的监护人由下列人员担任: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
成年后一般不需要监护人。但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有监护能力的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孩子成年后一般是没有监护人的,因为孩子成年之后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监护关系终止。如果孩子成年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仍然有监护人。
成年大学生没有监护人,因为成年大学生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