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4
赔偿合同纠纷属于普通民事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
处理农村征地补偿纠纷被征收人与征收人双方应当就征地纠纷进行合理范围内的协商沟通;沟通未果交由同级征收管理部门裁决;裁决后被征收人仍不满意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1、审理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面临的困难 1、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难以认定 2、纠纷双方矛盾尖锐,已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2、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 1、争议的个人是否具有依法登记的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常住户口。 2、争议的个人是否以该
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
法律处理方式主要有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复议裁决、民事诉讼、征地补偿协调、裁决等方式,根据个案的不同特点应当启动不同的法律程序。 1、征地纠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
解决征地的补偿款纠纷,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1、拆迁纠纷行政复议:如果在拆迁补偿过程中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
农村征地补偿纠纷的主要原因有: 1、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性质和归属法律规定不明确; 2、国家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不合理; 3、补偿程序不完善,司法救济难到位。
农村征地补偿纠纷可以请求当地县级以上政府进行第一步协调处理;协调双方未达成合意的,则进一步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