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8
诽谤罪的法律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被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
我国刑法对诽谤罪的量刑规定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犯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对象是自然人。
诽谤罪起诉时效的规定是:行为人构成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追诉时效是五年。根据法律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五年的,不再追诉。
诽谤罪最高处三年有期徒刑,所以诉讼时效是五年。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刑法》规定,法定刑不超过五年的追诉时效是五年,而诽谤罪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因此,诽谤罪的诉讼时效是五年。《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诽谤罪起诉流程: 1、应当收集掌握当事人诽谤的证据,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自诉一般用书面的形式,即应当制作并向法院呈递刑事自诉状; 2、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状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带为告诉的人。
当事人要起诉对方构成诽谤罪的相关规定为: 1、诽谤罪属于亲告罪,即自诉罪,只有被诽谤人主动提起诉讼的,法院才受理; 2、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
因诽谤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指的精神赔偿。但对于精神赔偿,全国没有确定的的标准与数额,主要由法官根据补充适用原则、公平适用原则、适当限制原则、过失相抵原则、法官自由裁量原则;还要参考多种因素、根据精神受到损失的情况来确定的。
我国刑法对诽谤罪既遂的量刑规定是行为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一般是告诉的才处理,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罪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刑法》第二
《刑法》是这样规定诽谤罪的: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属于告诉的才处理的犯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保险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