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8
行政案件办理一般程序:立案、调查取证、核审、告知、听证、下达行政处罚决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该集体讨论决定。
行政执法程序有以下特征:行政行为对象有特定性;内容有具体性和行为方式有多样性;程序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严格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及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等。
行政强制执行一般情形下不能授权委托,但是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
一是内部审批程序:实施前应当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二是两人执法程序: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便于相互监督,降低和防止执法侵权情况,同时防止当事人诬告、陷害、贿赂执法人员;三是表明身份程序:执法人员必须向当事人出示其合法的执法证件
监外执行程序: 1、对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所在监区集体研究,提出意见,经监狱审查后,在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进行病残鉴定。 2、监狱根据病残鉴定结论,提出审核意见,报监狱长审批。 3、监狱将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审批材料,报送省监狱管理局审批
不交行政罚款会被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加处罚款或滞纳金;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依法处理;或者申请法院执行等方式来强制当事人缴纳罚款。
行政行为是能申请强制执行的,但要符合下列条件: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救济;也拒不履行行政行为;且行政机关在申请前已经在合理期限内催告了当事人履行的。
行政法规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
管制的执行机构公安机关,并由社区矫正机构对其实行社区矫正。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由人民法院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即对管制的执行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其他任何机关都没有这个权力。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管制的具体机关应当是县(市)公安局
管制的执行机构公安机关,并由社区矫正机构对其实行社区矫正。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由人民法院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即对管制的执行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其他任何机关都没有这个权力。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管制的具体机关应当是县(市)公安局、
行政处理决定书强制执行的方式为在法定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申请。
缓刑的执行方式: 1、从依法判处缓刑之日起,人民法院应当立即交付执行; 2、由人民法院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依法移送给公安机关交付考察,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3、对于缓刑期间表现较好、认真改造的缓刑犯,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需再执行。
1、执行令的签发:执行死刑判决,须有死刑执行令。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 2、法定期限内,由法定机关执行:执行机关为第一审人民法院。第一审人民法院接到死刑执行命令后,应当在7日内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