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9
当事人在收到工伤认定书后如果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工伤认定是在人社局申请办理的。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之后,用人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所属区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申请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或者工会组织在职工受伤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所属区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工伤认定劳动关系争议会影响工伤认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具有劳动关系是认定工伤的前提,工伤认定中如果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争议的话; 是会对工伤认定产生影响的。如果劳动者并非基于劳动关系而从事劳动,其在劳动中受到伤害则无法适用法律规定进行索赔。
劳动者工伤鉴定结果出来以后下一步的做法是: 一、核对鉴定结论。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结论申请; 二、估算赔偿数额; 三、处理赔偿事宜。
发生工伤之后公司不给做工伤认定的,劳动者个人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并且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
解除劳动合同后档案可以移交劳动局,也可以转交到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部门。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的,用人单位应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一、程序违法; 二、事实不清; 三、证据不充分。《工伤认定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认定工伤决定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
劳动局立案,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作出以下处理: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撤销立案;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劳动者讨要工资应该找劳动局劳动监察申请讨要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去劳动局讨工资需要带以下资料: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或职工工资发放花
工伤发生后,首先要做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30日内向统筹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根据残疾鉴定等级,可以依法申请工伤赔偿。向办理机构申请工伤赔偿,办理机构为用人单位至参保地区社保分中心或个人至街道
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找其他证据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实际存在用工关系的,就可以认定为工伤。例如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发放的工资条、工资转账记录、出勤打卡记录等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用工关系,即使没有签劳动合同也是可以认定工伤的。发生
职工所在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