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6
行贿罪是指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以财产的行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犯此罪的,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前科劣迹就是指在受到刑事处罚之前,公安部门的人口档案中没有犯罪记录记载,没有受到其它刑事处罚,如果有记载或受到过相应的刑事制裁,就视为有前科劣迹行为。
行贿和受贿的区别是犯罪主体不同,行贿罪是行贿者作出了违法的行为,而受贿罪则是受贿人作出了违法的行为。两者需求也不同,行贿人想要得到某些便利而受贿人想要得到金钱。行贿罪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
不构成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的犯罪对象依法只有国家工作人员。虽不构成单位行贿罪,但可构成对单位行贿罪。 《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或者在
第一,行贿案件中,被告人自动投案后是否供述了主要案件事实,公诉人应当举证。“主要案件事实”认定以金额计算。按照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告人投案后供述了主要案件事实,是自首。 第二,受贿人告发行贿人有行贿
行为人的行为涉嫌行贿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第9条,在行贿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行贿人谋取违反法律、法规、规
业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而给付“回扣”“好处费”的行为涉嫌行贿犯罪的,要区分个人犯罪和单位犯罪,要从起因目的、行贿数额、次数、时间、对象、谋利性质及用途等方面综合考虑其社会危害性。具有情节较轻、积极主动配
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也就是说,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行贿罪的主体。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即为年满16周岁。行贿罪的主体,指的是行贿罪的犯罪主体,也就是可以犯行贿罪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所谓行
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行贿罪的认定具体如下: 1、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主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次要客体是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是在状态犯实行行为完成后,为维持或利用不法状态以确保犯罪利益得以实现的行为,虽在形式上符合某一犯罪构成,但因法律对该事后行为缺乏适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故不单独定罪处罚的行为。 根据相关观点可知,在状态犯中,当犯罪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