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3
凡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规定,都必须执行。国家的任何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无论是否带有“试行”两个字,只要是通过法定程序通过、颁布、实施的,都是正式法律、法规,都必须执行。
犯罪分子被判缓刑一般是可以回家,但需要接受所在社区矫正部门监督管理。《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判处缓刑的一般当庭释放但因为判决尚未生效一般办理取保手续待判决生效后解除取保。执行缓刑期间由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监管。刑法对缓刑的规定是,适用缓刑的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
不一定。执行死刑,由高级人民法院交付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一审人民法院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的,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执行。
在外地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经考察机关批准的,可以回老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遵守以下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必须回老家补办,在公安部公布的异地办理试点省市可以异地办理。依据公安部部署,天津与河南、江苏与安徽、浙江与江西、重庆与四川、湖北与湖南10省、市已开展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一对一试点。如果在上述十省市可以异地办理,无需再回户籍地
异地缓刑不需要居住证。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适用缓刑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人民法院审理过程,需要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供居住地的,或者工作地的生活来源、固定住所等相关证明,一般会让人民法院向居住地进行核实确认。如果确认
不是必须退赃才能缓刑,退赃和判处缓刑没有必然联系。判处缓刑需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属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参照执行不是必须执行。参照执行是指与法律文件适用对象相近的单位不再制定专门法律文件,而是要求相近单位参考该法律文件并仿照执行;而执行是指将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所确定的内容付诸实现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变更执行等问题而依法进行的活动。
异地缓刑不需要居住证。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适用缓刑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人民法院审理过程,需要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供居住地的,或者工作地的生活来源、固定住所等相关证明,一般会让人民法院向居住地进行核实确认。如果确认
判缓刑必须开除公职。 根据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知道的是,公务员如果被判处了缓刑,就属于依法被判处刑罚的范畴,公务员会被处以开除的处分。本应接受开除处分,在处分之前已经退休的,需要按照规定取消行为人享受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