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3
1、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先予赔偿。 2、要求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规定事项。 3、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
国家赔偿案件审理期限一般是三个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决定,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依据《国家赔偿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作出国家赔偿的判决后; 赔偿由义务机关负责执行,如果义务机关不执行的,被赔偿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是我国司法制度的监督制度,有效减少了冤案错案的发生,维护法律实体及程序的公正,具体有哪些案件可适用再审程序,我国刑诉及民诉均有规定。
1、原审人民法院院长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报经审判委员会决定。 2、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3、人民检察院抗诉,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具体程序: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法律效力的裁判向最高人民法院
第二审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的,发回重审,原审法院要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原告不用再写起诉状,仍按一审程序进行,该举证如实提交证据,可以提交新的证据,双方当事人不服判决的,仍可以提起上诉。
国家赔偿案件执行的过程: 1、法院依法作出国家赔偿的判决; 2、赔偿请求人凭生效的判决书、复议决定书、赔偿决定书或者调解书,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支付赔偿金; 3、赔偿义务机关依法进行赔偿。
国家赔偿追偿的程序有: (1)立案。司法赔偿义务机关在履行赔偿责任之后,对符合追偿范围的工作人员,应当办理立案手续。 (2)调查。司法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调查有关司法追偿范围和条件的事实,收集必要的证据。 (3)初步决定。办案人员根据调查收集的
行政诉讼案件的二审程序是: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如果确实不需要开庭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二审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二审审理期限是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民事再审程序如下: 1、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 2、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
国家赔偿法中的赔偿程序:先由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的请求;然后由赔偿义务机关审查,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如果决定赔偿的,再与赔偿请求人协商赔偿方式、数额等内容;最后制作赔偿决定书,送达请求人;如果不予赔偿的,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因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造成损害的,可以向复议机关请求赔偿,请求赔偿的应当递交赔偿申请书,由赔偿义务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应当向当事人支付赔偿进行调查,并做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如两个月的期限届满,赔偿义务机关仍未做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