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5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实质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形式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
民事法律行为: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 1、当事人。即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 2、有意思表示。单方法律行为,当事人意思表示完成,法律行为既告成立;双方法律行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时法律行为方告成立。 3、标的须确定并且可能。标的的确定,指关于标的
因工致残被认定为7级至10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发放一次性伤残补助。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工资;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劳动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一、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有效条件: 1、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只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据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资格。法律不仅要求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人必须具有行为能力,而且要求民事行为能力与行为人的“相应”。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
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2、意思表示真实,表意人的表示行为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具备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民事法律行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4、不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民事案件合并执行的法律依据为:被执行人有多个的民事经济案件,可以合并执行,也可以分开执行。被执行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案件需要鉴定的,就必须鉴定。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应当由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