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9
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 缓刑的条件包括: (1)罪犯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
行为人若有肇事逃逸的行为,造成受害人死亡或重伤,构成犯罪的,可以被判处缓刑,但是前提是满足缓刑的适用条件。《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
交通肇事逃逸就算有谅解书,也不能判缓刑。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
行为人因肇事逃逸涉嫌犯罪,如果符合下列条件的,能判处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当事人有悔罪表现; 3、当事人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等。
肇事逃逸不能判缓刑。缓刑针对轻罪,即可能判处3年以下刑罚的犯罪;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应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不可以申判缓刑。
符合以下条件的即可适用缓刑: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
肇事逃逸不能判处缓。肇事逃逸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车或弃车逃离的行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人,如果其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能宣告缓刑: 1、逃逸人犯罪情节较轻的; 2、逃逸人有悔罪表现的; 3、逃逸人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对逃逸人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
肇事后逃逸的不宜适用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原因有二: 1、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
交通肇事逃逸后,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其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对前述犯罪分子中不满十八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