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证据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7.27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一、关于本罪主体的证据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具体证据参见“关于犯罪主体的证据审查”之“ 一、证明自然人犯罪主体的证据”以及“ 二、证明单位犯罪主体的证据”的相关内容。 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多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对于以单位名义实施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要重点查明所谓的单位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冒用了其他单位的名义,是否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而设立的单位,单位设立后是否是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以及犯罪所得是否归单位所有等。注意收集、审查和判断其犯罪行为所体现出的是个人意志还是单位意志方面的证据,以正确区分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主体是单位还是自然人。 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以委托理财等方式参与其他单位或个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可以成为本罪的共犯。 二、关于本罪主观方面的证据 (一)证明本罪主观方面的主要共性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证实: (1)吸收公众存款的动机、目的及预谋情况; (2)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是否具有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经营权; (3)吸收公众存款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分工、实施、经过、结果,以及是否曾受过査处、行政处罚等; (4)所吸收存款的存款人范围、身份及存款数额、去向等; (5)共同犯罪的,行为人之间犯意提起、联络、分工及共同犯意下实施的行为。 2.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证实行为人吸收公众存款的目的、手段、数额、损失情况等。 3.物证、书证、鉴定意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1)金融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商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金融许可证、营业执照、行政处罚决定书、勘验检查笔录等,证实行为人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行为是借用合法经营形式吸收资金,属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 (2)作案工具、吸收存款说明书、广告、宣传单,会议记录、账册、扣押清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邮件、短信、微信、书信、日记等,证实行为人吸收公众存款的手段、数额、去向和存款人范围、身份等。 (二)证明犯罪主观方面的特性证据 证明单位犯本罪的主观故意时,还需要通过收集和提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的供述、单位集体讨论记录、有关负责人签署的文件、单位的财务账目等书证及相关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系由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单位的负责人或被授权的其他人员决定、同意的,收取的存款大部分归单位所有。 三、关于本罪客体的证据 通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主、客观方面的证据,证实行为人的行为扰乱了金融活动秩序。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众存款,也就是行为人针对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存款。如果以单位的名义吸收本单位人员的存款,如内部集资的行为,就不构成本罪;或者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间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只有各类商业银行以及城乡(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及任何其他非授权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则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他非金融机构、个人实施了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必然破坏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危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对此无须特别证据予以证实。 四、关于本罪客观方面的证据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证实: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持续时间、地点、参与人; 2.采用何种方式、手段、名义吸收公众存款,如高利息、高回报、集资等; 3.是否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以及何时经何部门批准,是否伪造或假冒了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书等; 4.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及去向; 5.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详细经过; 6.共同犯罪的犯意提起、组织策划、分工协作、实施等情况,查明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7.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活动是否曾受到国家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包括处罚时间、种类、罚款金额等。 (二)被害人陈述 证实被非法吸收存款的时间、地点、经过及造成财产损失结果等。 (三)证人证言 1.知情人证言。证实所知晓的案件事实情况; 2.参与存款公众的证言。证实参与存款的原因、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与案件有关的情节; 3.经办人证言。证实经办吸收公众存款的时间、地点、经过、数额、款的去向等; 4.单位犯罪的,还要收集单位有关人员的证言; 5.侦查人员的证言。证实发案及案件侦破过程中的有关情况; 6.侦查活动的见证人和鉴定人证言。证实见证及鉴定过程中的有关情况。 (四)书证 包括存款凭证、记账凭证、转账凭证、票据、账簿、广告、说明书、宣传单、利率计算表、银行存単等。证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性质、数额、去向及过程等。 (五)物证 包括作案工具、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后购买的财物等。 (六)鉴定意见 包括文检鉴定、审计鉴定、会计鉴定及估价鉴定意见等,证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单位的经营状况、是否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给公众造成的损失等情况。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包括现场和物证的勘查图、照片和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包括录音、录像等资料和电子数据资料等。证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时间、地点、经过及吸收公众存款数额、未兑付额或其他损失情况等。 (九)其他证明材料 主要包括: 1.目击证人辨认犯罪嫌疑人或物证的笔录,以确认犯罪嫌疑人及有关物品;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证人指认现场笔录,以确认犯罪现场; 3.搜查笔录、扣押物品清单及照片,证实查获的作案工具及调取的相关物证情况; 4.起赃笔录、收缴笔录、退赃笔录,证实查获、收缴及返赃的有关情况; 5.报案登记、立案决定书及破案经过等书证,证实案件来源、侦破经过以及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首、立功情节等; 6.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行政认定书,证明行为人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 7.有关情况说明。证实案件客观方面的其他有关情况。 通过上述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构成本罪共犯时,应注意收集以下证据: (一)主观方面的证据 1.书证及电子数据证据材料。包括:犯罪嫌疑单位与相关单位具有关联关系的文件、协议等;犯罪嫌疑单位从事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决议、记录、纪要等文件;犯罪嫌疑单位之间下达或接受从事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指令、计划、相关报表等文件;各类委托理财合同及其补充协议原件;相关电子数据证据材料。 2.证人证言。包括关于犯罪嫌疑单位之间关系以及犯罪嫌疑单位从事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有关知情人员、经办人员、主要负责人等证言。证实犯罪嫌疑人授意从事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在犯罪嫌疑单位从事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过程中的指示、讲话以及授意制作、审核、审定、签发的犯罪嫌疑单位业务流程文书、文件等有关内容。 3.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证实犯罪嫌疑单位与相关单位具有的关联关系,犯罪嫌疑单位之间下达或接受从事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指令的犯罪事实;犯罪嫌疑单位为从事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而作出的决议、决策、记录等主要内容;犯罪嫌疑人对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违法、违规性的认知程度;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动机、目的等。 4.其他有助于认定犯罪主观故意的证据材料。 通过上述证据,证实行为人明知自己不具有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经营权,或明知自己是借用合法经营形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主观心态。 (二)客观方面的证据 1.书证。包括:相关单位向犯罪嫌疑单位下达的业务计划指标、业务流程、考核办法;犯罪嫌疑单位制定、下达或上报的业务流程(含犯罪嫌疑单位内部各工作部门之间关系)、业务指标、考核奖惩办法、业务培训、业务完成情况通报、调拨业务资金单证、工作制度、会议通知、业务统计报表等文件、记录、批文及报表等;相关单位向犯罪嫌疑单位或犯罪嫌疑单位之间选派、委派、任命人员等有关文件;犯罪嫌疑单位从事业务的委托合同及其补充协议等。 2.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包括:犯罪嫌疑单位规定业务总体流程的文件、各犯罪嫌疑人签发、审定、复核的统计表格、通报、考核办法、业务流程、会议通知、有关业务费用等文件、记录、批文等电子(电脑或其他存储媒介上的)数据证据材料;在单位会议上讲话的录音录像资料等。 3.证人证言。包括:犯罪嫌疑单位工作人员对各犯罪嫌疑单位之间以及单位内部各工作部门之间关系的证实;犯罪嫌疑单位工作人员对单位组织的会议,业务指标的下达、考核、督促,业务员的培训等证明系单位行为的证实;客户的证言等。 4.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包括:对各犯罪嫌疑单位之间以及单位内部各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的供述;对犯罪嫌疑单位组织的会议,业务指标的下达、考核、督促,业务员的培训等证明系单位行为内容的供述等。
律师普法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需要提供哪些证据材料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需要提供哪些证据材料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需要提供的证据有书面报案材料或如实陈述案发经过。存款凭证、记帐凭证、宣传单、广告、说明书等书证。 存款人已取得的资金凭证、尚未取得应得资金的相关凭证。犯罪嫌疑人吸收公众存款后的资金去向等等。

    2020.01.20 138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诈骗罪有哪些区别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诈骗罪有哪些区别

    (1)侵犯的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财物。 (2)客观方面不同。前者包括用欺骗方法吸收公众存款,还包括利用强迫、利诱等其他方法吸收公众存款;

    2020.04.22 109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的区别有哪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的区别有哪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的区别如下:1、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非法集资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

    2022.11.07 221
专业问答
法律短视频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诉时效 00:58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诉时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此罪的最高量刑幅度是: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而刑法相对应的追诉时效:法定最

    6,900 2022.04.15
  • 非法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01:10
    非法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非法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以下四点区别,分别是: 1、犯罪目的不同。非法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集资款为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以非法募集公众资金为目的; 2、客观行为不同。非法集资诈骗罪是以集资之名行诈骗之实,即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

    610 2023.01.19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能判缓刑吗 01:05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能判缓刑吗

    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分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可以适用缓刑。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第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分子需要满足犯罪情节较轻;行为人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1,406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证据有哪些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