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8
工伤认定后工资的处理是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发生工伤争议处理一般要经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个程序。协调和调解不是仲裁和诉讼的必经程序,而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二)等法律规定。
无争议工伤的认定时限不超过一年。法律规定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所在单位应当向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不申请的,职工可以在一年申请。
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主要有: 1、调解组织,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 3、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对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或者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认定工伤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后工资按照原待遇处理,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确定,停工留薪期评定伤残等级后享受伤残待遇。
如果劳动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情形,就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在规定期限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工伤认定申请及其他相关资料;社保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
处理工伤争议的途径是: (1)职工因工伤待遇给付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职工可向社会保险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 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伤亡,即使职工本人有一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