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28
医疗侵权案件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若是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包括: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的;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的;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等。
医疗事故区分主次责任。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轻微责任。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医疗损害责任技术鉴定流程: 1、委托人向医学会提出委托; 2、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 3、申请方预交鉴定费用; 4、委托人按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 5、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 6、召开鉴定会; 7、制作司法鉴
发生医疗事故起诉医院,需要向人名法院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包括患者和医院的基本信息,还应该包括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还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一)医疗费。 (二)误工费。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 (四)陪护费。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 (六)残疾用具费。 (七)丧葬费。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 (九)交通费。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
医疗事故赔偿法律关系的赔偿义务主体包括以下几种:1、国家医疗单位和私立医院所致的医疗事故,赔偿义务主体是医疗单位,即医院,而不是具体的经治医生,受害人不能以医院的经治医生为被告起诉,而应以医院为被告。2、个体诊所的医生所致的医疗事故,由该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医生给病人开错药造成损害的,肯定是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构成医疗事故罪。 构成要件;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诊疗行为。 诊疗行为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产生的前提,而实施诊疗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医疗机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医生进行诊疗活动的时候,在遵守诊疗的规程对症治疗,医生给病人开错药造成损害的,肯定是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构成医疗事故罪。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医疗事故赔偿中的举证责任为: 受害人对于损害结果以及提出的赔偿数额,承担举证责任。医疗机构应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