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3
1、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具备法定资格。 2、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经过本级政府的确认并向社会公布。 3、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实施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事项的实施机关的法律规定: 1、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实施;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实施; 3、行政机关可依法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但委托机关应将受委托行政机
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条件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为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以及监督原则。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基本要求规定: 1、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必须是履行外部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 2、实施机关必须依法取得实施行政许可权的明确授权; 3、实施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许可。
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主要形式有审批、审核、核准、核查、同意、确认、验收、验证、备案、年审、年检、登记以及会审等。根据法律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属于非行政许可审批。
1、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
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听证等流程。二是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情况,增加在线办理行政许可等内容。三是简化行政许可材料要求,明确依法能够通过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获得或外汇管理系统
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是: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法律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2.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可以通过制定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3.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