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10
认定犯罪预备的方法: 1、在确定犯罪准备时,必须区分犯罪准备和犯罪准备阶段。犯罪准备是行为人行为的停顿状态,犯罪准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过程; 2、在确定犯罪准备时,必须区分犯罪准备和犯罪意图。犯罪意图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之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揭
认定青少年犯罪的标准是:如果年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故意杀人等八类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年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故意杀人等二类犯罪,经最高检核准,应负刑事责任;不满十二周岁犯罪的,则不负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仅仅据此规定,往往是不能准确认定共同犯罪的,认定公共犯罪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 2、存在基于共同犯罪故意的共同犯罪行为。 3、二人以上,均应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认定从犯,要从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实际参加的程度、具体罪行的大小、对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去具体分析判断,看其在共同犯罪中是否起次要的作用或者辅助作用。
主观上有帮助他人盗窃财物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帮助他人盗窃的行为,为其他共同犯罪人完成盗窃犯罪创造了便利条件,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应当认定为共同盗窃犯罪的从犯。
确定嫌疑人的条件主要有: 1、作案时间。作案时间是指作案人实施犯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 2、作案空间。作案空间是指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所涉及的地点和场所。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作案人与案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4、作案工具。作案工具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认定为: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认定单位犯罪的标准是: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利益,经单位决策机构或者负责人决定实施的,法律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行为的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
区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运输毒品罪的办法: 1、对于运输毒品罪,无论数量多少,都要予以追责; 2、对于非法持有毒品罪,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才会予以追究。
所谓“持有”,是指占有、携有、藏有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毒品的行为。所谓“运输”,指明知是毒品而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非法运送毒品的行为。可见,非法持有毒品罪,尤其是动态非法持有毒品与运输毒品罪两者在客观方面常常有许多重
应这样计算毒品犯罪的中的毒品的数量: 1、必须以查证属实的为准; 2、原则上不以纯度折算; 3、对于查获的毒品,有证据证明大量掺假,经鉴定毒品含量极少,确有大量掺假成分的,在量刑时应酌情考虑; 4、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
毒品犯罪有多种类型的犯罪: 1、其中一种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其量刑标准是:行为人实施该犯罪行为的,就会予以刑事处罚; 2、如果还有法定加重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要件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所侵犯的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