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11
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区别在于民事案件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为方便审理和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对受理案件所进行处理的。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
民事案件为关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产生的纠纷的案件;而刑事案件则是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违法《刑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应当对其进行刑事处罚的案件,一般由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刑事缓刑是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制度。缓刑考验期限自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累犯不得适用缓刑。
刑事案件最少判一个月。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
刑事案件判缓刑的条件有: 1、属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所犯罪行属非恶性犯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过失犯罪的; 2、犯罪后有自首、立功表现的; 3、从犯、协从犯,犯罪情节轻微的; 4、未成年人或者精神障碍的; 5、
公安机关对于正在准备犯罪,实施犯罪和犯罪实施完毕后就被公安机关发现的犯罪分子,或者有重大嫌疑的犯罪分子可以进行拘留。具体包括有以下情形,1、被害人或者在现场看见的证人指出犯罪人的。2、在犯罪嫌疑人居住的地方发现有犯罪的证据。3、有可能销毁或
减刑的条件如下: 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2、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的检举,经核实属实的;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创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5、在抗击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缓刑的条件是: 1、犯罪分子因犯罪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于产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立案进行诉讼的条件为: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刑事案件罚金不交,会被强制执行,而且会影响缓刑。被判处罚金的罪犯,期满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除非是确有困难无法缴纳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罚金有哪些特征 1、罚金与没收财产一样,都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采取的强制性财产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