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9
交通事故中的被告包括机动车使用人、机动车车主、以及保险公司。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
交通事故中主次责比例的划分为主要责任为80%,必要责任承担20%,其他比例的责任承担如下: 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无责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方式:可以向作出认定书的交管部门申请复核,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申请复核的时间有限制,需要在收到责任认定书的三日内,进行申请复核。
发生交通事故,去保险公司请求赔偿的方式如下: 1、投保人到保险公司办理理赔手续,应携带行驶证,保险合同以事故责任认定书等相关证件。保险公司应在48小时内对车辆进行定损,投保人在车辆没有定损之前不能修理车辆; 2、在投保人对定损清单没有争议的
交通肇事死亡赔偿金的标准:死亡赔偿金根据受理交通肇事事故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二十倍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倍,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倍计算。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可见,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关键在于“被害人是否是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交通事故肇事方赔偿与工伤保险待遇在法律上是并行的,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或抵消。当事人在依据劳动法律法规获得工伤保险补偿后,并不妨碍向肇事方主张交通事故赔偿权利。
交通事故本身不是犯罪,只有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当事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交通事故本身不属于犯罪,只有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交通事故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