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3
共同犯罪的量刑标准法律未明确规定。共同犯罪需要有共同犯罪的合意,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单位不构成本罪的主体。如果行为人与信贷员串通共同实施贷款诈骗罪则分情况处理:信贷员为国家工作人员时,其成立贪污罪的实行犯和贷款诈骗罪的帮助犯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按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以均等分割的方式判决,同时,也考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可以有所差别。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可能会进行一定
脱离者不对他的犯罪行为负共犯责任。对于脱离者脱离前的行为,从司法实践与有关国家的刑法规定来看,一般也是免予处罚的。当然并不是说脱离者可以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行为。具有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犯罪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各共犯人所具备的身份是特殊身份和一般身份的关系;第二,各共犯人所具备的身份是平行关系,不同身份构成之罪的行为特征相同或相似;第三,各共犯人所具备的
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每一个共同犯罪人都应对共同犯罪的整体行为及其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按照共同犯罪的具体罪名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共同犯罪分子通过自己联系,认识到自己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危害社会,决心参与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希望或者让这种结果发生,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在共同犯罪中,刑罚存在差异。其中对共同犯罪起决定性作用和指挥作用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从重处罚。同时在共同犯罪中,除了主犯和共犯外还有共犯。从犯受胁迫参与犯罪的实施,其处罚较从犯轻。因此在共同犯罪中,量刑应当根据其功能和具体执行情况来判
在不知情况涉嫌销赃不要共同承担责任,不构成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必须是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窝藏赃款罪量刑标准是: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