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7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可以撤销合同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1、欺诈或胁迫; 2、重大误解; 3、明显不公平。 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
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有: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解除; 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4、经济性裁员。
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情形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但不是有不可抗力就可以解除合同,而必须是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才能解除合同。 (二)与主要债务履行相关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预期违约 指在履行期限
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况: (一)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二)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
解除工程合同的情形: 1、承包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行为表示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承包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行为表示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发包人不能达到合同目的,发包人可以解除合同,保护发包人的合法权益; 2、承包人未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完成,且未在发包
以下情形可以解除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因情势变更致使继续履行有失公平的;因不可抗力或者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预期违约或者迟延履行的;合同为不定期的。
合同解除的情形有: 1、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2、出现了当事人约定的解除合同的情形; 3、出现法律规定的合同解除事由。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
劳动关系的解除情形: 1、用工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2、过失性辞退和非过失辞退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3、经济性裁员和企业富余职工辞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 4、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5、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的自然
劳动合同终止不等于解除劳动关系,双方存在以下区别: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概念不同;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是否由当事人作出意思表示不同;劳动合同解除与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不同;劳动合同解除与劳动合同终止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起点不同;其他。
劳动合同违约有这些情形: 1、用人单位不按时支付工资或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3、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等。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 1、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