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委托代理合同无效情况有: 1、合同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3、合同的内容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国家或者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委托合同有下列法律特征:委托合同的主体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委托合同是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委托合同可以是有偿的合同、也可以是无偿的合同;其内容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代为处理委托人的事务。
代理与委托合同的区别有: 1、代理人的代理行为不能包括事实行为;受托人的委托处理或管理行为可以包括事实行为; 2、代理属于外部关系,不对外无代理;委托属于内部关系,即存在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 3、代理关系的建立,代理人授予代理权是单方面的
代理权能被委托的情况有: 1、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重新代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被代理人的利益; 2、事先征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代理人认为有必要转让委托的,应当事先书面或者口头联系被代理人,询问意见; 3、如果确实因紧急
委托代理合同无效的情况主要包括: 1、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2、合同的内容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国家或者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3、合同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等。
一、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负连带责任。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如果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二、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职责,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责任
不能委托代理的行为包括: 1、法律规定必须亲自执行的民事法律行为,如违法、侵权等; 2、当事人约定不能由他人委托代理实施的行为; 3、根据其行为性质,只能自行实施,如结婚、离婚、收养、遗嘱设立等。 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委托代理合同的法律责任如下: 1、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负连带责任; 2、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职责,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责任; 3、无权代理造成损害的责任。
委托合同中,委托人是指委托他人为自己办理事务的人,被委托人,也称“受托人”,是指接受他人委托代理委托人从事民事、商事活动或诉讼、仲裁活动的人。 一、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法律关系:依据委托协议而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被委托人在委托人授权
能够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有: 1、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刑事被告人; 2、未成年和有精神病的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未成年和有精神病的共同致害人(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监护人; 3、刑事被告人执行职务中犯罪致被害人物质损失的,由刑事被告人所属的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诉讼代理人资格的规定如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依法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不得委托其作为诉讼代理人。 第八十五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第
自诉案件的代理人承担以下义务: (1)按时出庭,法律规定如自诉人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所以诉讼代理人在接受委托后就要尽职尽责,承担按时出庭的义务; (2)积极收取证据,在法庭上积极举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