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3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的说,应当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情况下,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1年内申请。
行政复议可以去以下部门进行申请: 1、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当事人可以作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
都不能申请,假释是由执行机关进行申请。 如果执行机关认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进行假释。 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
假释是我国刑法的一种执行制度,是对犯罪分子附条件的提前释放。申请假释需要满足对象条件、实质条件和限制条件。根据刑法典第82条、第79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需要有关部门,即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然后,人民法院经相关合议
申请假释的条件有: 1、法定对象,对累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上,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 2、法定的实质性条件,罪犯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没有
假释的条件主要分为了三大类, 1、法定对象,也就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 2、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3、
可以申请假释的罪犯有: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申请假释的程序有: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 3、终审法院的判决书和裁定书; 4、历年减刑裁定书复印件; 5、罪犯有悔改或者立功的具体材料; 6、未成年未成年或老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重大事项实施前必须经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等形式集体研究审定。解析评估主体将评估报告、化解风险工作预案提交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等会议审批,由会议集体研究视情况作出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实施的决定。对已批准实施的重大事项,评估主体要密切监控运行情况
撤销假释的情形: 1、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 2、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 3、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当撤销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