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28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有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三种途径。 1、诉前准备工作。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应第一时间和医务科联系、投诉,要求复印诊疗病历,并会同医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历(包括诊
医疗纠纷诉讼的审理程序: 1、起诉:原告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 3、排期开庭:法院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
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途径: 一、协商。 医患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签订协议书,可以办理公证或律师见证,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当事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
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程序有: (一)向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解答工作; (二)及时上报医务部; (三)医务部调查、了解和沟通,然后组织调解; (四)请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批准召开院内医疗纠纷技术讨论会; (五)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向人民法院
医疗纠纷的起诉程序: 1、诉前准备。即收集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材料,起草起诉状; 2、提起诉讼; 3、人民法院依法受理; 4、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裁判; 5、当事人执行生效裁判文书。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医疗纠纷,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医疗纠纷证据种类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种类的规定,具体包括有以下类型: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证;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包括:
首先医疗事故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立即上报,然后收集、保管并封存好医疗事故相关原始资料,防止涂改、伪造和销毁。由医疗事故鉴定组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如果在调查病人死因时,遇有不能确定病人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当在病人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对医疗
根据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向患者通报与解释,并且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进行技术鉴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相关的民
医疗纠纷投诉可以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具体的流程如下:首先要收集相关的证据,然后拨打投诉电话,或者直接到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投诉,一般会有工作人员进行接待,并需要填写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