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31
做好诉前调解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内容:保持中立姿态;细心调查,找准原因,坚持疏导,消除误解;区分不同个性的心理,制定相应调解策略;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关键环节,借力促调解;依法、公平、公正调解;充分发挥代理人的作用。
进行项目融资的方式有发行新的股份;发行公司债券;以及通过向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进行借贷等方式。只要是依法采取上述方式融资,且目的、程序正当的,受法律保护。
征地拆迁工作方法包括:1.领导重视,权责明确,健全工作机构;2.尊重民意、深入调研,制定科学方案;3.接近群众,关口前移,做好准备工作;4.保障民利,注重方法,确保拆迁顺利推进;5.人文关怀,周到全面,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补偿标准不够统一,或群众普遍反映补偿标准过低,对补偿标准不认可;行政行为不规范,政府拆迁部门过于追求征地拆迁效率而忽视程序的正当性和透明性;政策法规与现实存在滞后,拆迁标准与实际的房地产价格脱节;部分群众思想观念
征地拆迁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1、调查核实。拆迁人收到征地批文后,首先要到派出所、房管站抄录征地范围内的常住人口,以及全部房产情况,按表格逐一登记,并进行上门核实。 2、逐户走访。拆迁人应成立拆迁小组,对所有的被拆迁人逐户走访,全面进行宣传
进行征地的程序: 1、办理用地申请。 2、拟定征地方案。 3、征地审查。 4、征地审核与批复。 5、征用土地方案的公告。 6、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7、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 8、补偿安置的实施。 9、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拆迁的程序:
依据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要求,征地拆迁过程中进行听证的,应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依照本规定具体办理听证事务的法制工作机构为听证机构;但实施需报政府批准的事项可以由其经办机构作为听证机构。本规定所称需报政府批准的事项
当地政府会公布补偿标准,原则上按公布标准进行补偿。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
1.强化宣传,加强立法,统一思想认识; 2.依法行政,司法保障,维护公共利益; 3.健全机制,过细工作,摸清基本情况; 4.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处理违法建设; 5.合理控制,资金到位,加强房源建设; 6.多管齐下,及时应付,化解矛盾纠纷。
征地拆迁矛盾纠纷的处理对策有:当事人可以先到当地乡政府或土地管理所请求解决;乡镇不受理的当事人可直接向县政府申请,受理机关对受理的宅基地土地纠纷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作出处理决定;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后30日内,直接向人民
征地拆迁纠纷解决办法: 1、补偿标准争议,先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2、补偿费用分配纠纷,其性质为民事纠纷,当事人为村委会或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3、征地信息公开纠纷,属于
征地拆迁中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情况及时公布,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被征收土地人一定要参加听证会,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