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4
刑法之所以规定对盲人犯罪、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要是考虑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等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以从宽处罚。
聋哑人犯罪的话,那么其刑事责任的处罚一般是可以从轻、减刑或者免除处罚。但是又聋又哑或者盲人虽然生理上出现残疾,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所以具体要视情况而定,而且这种处罚的规定是可以而非应当,因此需要法院进行准确的定罪量刑。法律对此的具体规定
聋哑人与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处罚,甚至可以免除处罚。主要是考虑聋哑人不能融入社会生活,重要功能丧失可能会导致人的交流与认知能力下降,其控制自己行为能力与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也弱于常人,所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可以从宽处罚。行为人具有的生理缺陷情况不
对于聋哑人、盲人犯罪,原则上即大多数情况下要予以从宽处罚;只是对于极少数知识和智力水平不低于正常人、犯罪时具备完全责任能力的犯罪聋哑人、盲人才可以考虑不予以从宽处罚;对于不但责任能力完备,而且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和后果非常严重的聋哑人、盲人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因此,依据该法条可知,聋哑人抢劫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只是在量刑时,给予适当的从轻或减轻,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的是可以,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因此,依据该法条可知,聋哑人抢劫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只是在量刑时,给予适当的从轻或减轻,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的是可以,而不是应当。因为聋哑人虽然生理上有残疾,
盲人、聋哑人犯罪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为在法定刑的基础上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生理缺陷是影响我国刑事责任的因素之一。若是刑事责任能力完备,而且犯罪性质恶劣、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的聋哑人、盲人犯罪分子,应坚决不从宽处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贩卖毒品不是指具体罪名,而是指实际的犯罪行为,只要有贩卖毒品行为,且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没有其他违法阻却事由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年满十四周岁的人贩毒,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以外的毒品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毒品犯罪是刑事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贩毒对社会的危害,具体的有: 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进行犯罪的,我国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可以对其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又聋又哑的人,又称聋哑人,是指丧失听觉能力和口头语言能力的人。盲人,是指丧失视觉能力的人。
聋哑人犯抢劫罪刑事责任是: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于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应该在上述基础上从轻处罚。
聋哑人犯抢劫罪刑事责任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加重情形的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