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3
精神损害赔偿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进行考虑; 2、侵权手段、场合和次数、行为方式、持续时间等具体情况; 3、侵权的后果; 4、侵权人的利润;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
有精神损害赔偿金,但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目前,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法律依据主要涵盖在《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之中。司法实践
存在精神损害的,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赔偿精神损失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或其亲属要求保险公司优先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一般情况下,只有造成当事人残疾、死亡的,其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才会得到支持。
法人不能申请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是针对于自然人精神受到损害时可以获得的赔偿; 而对于法人虽然法律也赋予了其人格,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并不完全具有自然人的所有权利,其也不存在精神受损害的情况,所以法人是不能申请精神损害赔偿的。
民事诉讼有精神损失的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法定支持条件的是应当得到支持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因侵犯人格权致使公民受到精神上的痛苦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但是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协议离婚后可以再诉精神损害赔偿。因人身权益或者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受到侵害,自然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2022年精神损失赔偿标准:《精神损害赔偿解释》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三种类型: 1、造成死亡的,应当赔偿死亡; 2、残疾的,给予残疾赔偿; 3、侵权未造成死亡或者残疾的,应当赔偿精神抚慰金。当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1、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2、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权利的,受害人有权依
侵权人对被侵权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夫妻一方与他人同居或者重婚导致离婚的,另一方如果没有过错,可以在离婚时向对方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其中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受损害方主张违约责任的,则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加害人仅需承担过错责任,受损害方对此的举证责任明显加大,这不利于保护受损害方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
车祸如果存在精神损害的,那就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由这些因素确定: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2、侵权的手段; 3、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经济状况; 5、当地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