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解决劳动争议主要适用的途径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 (1)和解指争议当事人之间自行约定,通过协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互让步或让一方让步,从而求得矛盾的解决,和解后当事人仍然有申请仲裁或起诉的权利。 (2)调解是由第三者居间调和,通过疏
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举证逾期的,仲裁委员会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不同情形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
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纠纷不属于劳动纠纷。以下纠纷属于劳动纠纷: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其他。
1、双方自行解决协商解决的办法,主要是指劳资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就彼此争议的问题和焦点进行协商,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2、第三方参与解决而当劳资双方彼此之间根本达不成协议时,即劳资双方自己无法解决彼此之间的劳动争议时,就需要借助于第三方参与来解
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途径解决劳动争议。除此之外,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对仲裁裁
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办法:因签约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协商,协商不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各方协调处理;因履约发生争议的,也可以协商,协商不成的,依法申请仲裁,不服仲裁结果的,依法提起诉讼。
处理劳动争议的期限:如果当事人依法申请仲裁委员会来处理的,一般应在四十五日内处理完毕;情况特殊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不超过十五日。
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履行劳动合同等事项而产生的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应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等原则。
劳动合同无效,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有: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劳动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
承包期发生劳动争议,若属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若劳动者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一并列为被申请人。
一些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了申诉时效,仲裁委员会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1、对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就丧失了申诉的权利,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
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应当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简单的劳动争议,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