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0
在我国劳动者未休年假公司工资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计算年休假工资报酬。《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应休未休期间的工资按照上述标准支付。
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都能享受到带薪年休假,其中,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按照工龄计算年休假的方法:劳动者的工龄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有5天;工龄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有10天;工龄已满20年的,年休假有15天。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劳动者本人的意愿,统筹安排其年休假。
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都能享受到带薪年休假,其中,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需要具体分析,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退休工资=基础退休工资+个人账户退休工资。基础退休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退休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额
退休工资=基础退休工资+个人账户退休工资 个人账户退休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 195、55岁为 170、60岁为 139
多休年假离职时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职工多休了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退休工资的计算方式如下: 1、退休工资=基础退休工资+个人账户退休工资 2、个人账户退休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 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 目前50岁为195、
退休工资的计算,可按照工龄,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类推工龄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参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参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龄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级工,中级工,还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