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7
1.首先需要确定举报人的不实举报是恶意陷害还是证据不足; 2.如果主观恶意陷害,可能涉嫌诬陷陷害罪,情节严重的需要追究不实举报人的刑事责任; 3.如果不实举报人是因证据不足或者无主观故意,只是行驶了公民监督权力但由于失察举报失实,需另当别论
如常委会研究通过则将会议纪要交信访室,信访室会将结果录入系统提供给本级信访领导及上级信访部门查阅。如实名举报则会增加向举报人反馈步骤。如经分析举报具有可查性,则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相关处理。这个时间可能几天也可能数年,处理结果也会将相关
1、实名举报:实名举报是指举报人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违纪违法问题的行为。 2、匿名举报:匿名举报是指举报人在举报时,不具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举报。如有的举报人在举报信中不写自己真
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但对匿名举报也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对于匿名举报的内容,纪检监察机关很难找到人负责,故真正的举报人在举报材料中,有的随意掺杂道听途说、甚至瞎编乱造的内容,使举报的真实性很难确认。但现实中仍以匿名举报居多。匿名举报的
恶意举报不实处理方法: 1、恶意举报不实是意图让被举报人名誉毁损,属于破坏名誉权的行为,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2、如果恶意举报不实是意图让被举报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就是属于诬告陷害的行为,情节严重
若行为人向公安机关对他人进行恶意不实的举报的,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实名举报会对举报人信息进行保护。因举报人信息被泄露导致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可以寻求当地公安部门或者纪检、监察机关等寻求保护,有关部门也将对泄露信息者进行核实并追究相关责任。也可以直接至法院起诉,追究泄露者的法律责任。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享有举
实名制举报需要证据,没有证据是不能实名举报的。无证据举报他人的,公安机关一般不予受理。但如果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涉嫌诬告陷害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