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31
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的区别是: 1.时效不同,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从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延期30日,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争议仲
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确定方法如下: 1、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2、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有以下几点: 1、提交书面申请。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书面申请; 2、仲裁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 3、开庭审理
一、当事人申请仲裁,要求仲裁机构公平裁断的权利: (一)当事人提请仲裁权;申请人有放弃或变更仲裁请求权,被申请人享有承认或反驳仲裁请求和提起反请求的权利; (二)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权; (三)当事人有约定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和选择仲裁员的权利
仲裁当事人拥有的权利:提出仲裁申请的权利;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可以提出回避申请;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等。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的主要仲裁请求办卡:单位应签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要求其支付双倍工资;确认劳动关系;要求单位支付解除、终止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和双倍赔偿金;支付延时工作、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加班费;办理档案和社会报险转移手续;支付拖欠的劳动报
1、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我国仲裁法第16条规定了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即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方式订立。因此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不受法律的保护。 2、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仲裁协议无效。我国仲裁法第2条、第3条规定,
区别如下:1.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时效不同。人事争议仲裁当事人应当在人事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一般就是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但如果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则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有: 1、对劳动关系的争议; 2、对劳动合同的履行,终止等发生的争议; 3、解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4、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引起的争议; 5、工资报酬引起的争议。
申请劳动仲裁的注意事项: 1、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2、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
可以提起劳动仲裁的劳动争议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关于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的争议;以及关于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事项的争议等。
一般来说劳动仲裁的作用包括: 1、劳动仲裁有保护当事人劳动权益,维护劳动秩序的作用。根据法律法规可以看出,劳动仲裁是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关系的纠纷必须经过仲裁才可以提起诉讼;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辞退、离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