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合同撤销之诉不能适用诉讼时效,适用除斥期间。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法定除斥期间由法律直接规定,约定除斥期间允许当事人根据法律自行约定。
原、被告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并且在协议中明确双方签名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的情况下,双方签字后,该案件已经审结,诉讼程序已经终结,不存在是否准许撤诉的问题。
1、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在我国仅有债权请求权与继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 2、不适用诉讼时效: (1)支配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例外:抵押权适用诉讼时效); (2)抗辩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3)形成权一般是除斥期间; (4)
民事诉讼撤诉后还能申请再起诉。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原告撤诉后,不能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若是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人民法院不予立案。若是人民法院准予撤诉的裁定确有错误,原告可以申请再审,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准予撤诉的裁定,重新对案件进行审理。
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
行政诉讼时效是适用中断的。《民法典》明文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其中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以及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情形。
追诉时效的中断,也称追诉时效的更新,是指在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以前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法律规定的事由终了之时,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我国法律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后罪成立之日起计算。即在追诉期
可以申请撤诉,但法院不一定准许。《民事诉讼法》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起诉方撤诉法院会通知被告,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诉讼时效过了之后,债务人可以不履行还款义务。根据规定,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欠钱不还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在三年的有效期间内,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保护其债权。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一般不再为当事人的债权提供保护。
(一)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三年。 (二)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债权人有权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但须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在此情形下,确定诉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