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8
诈骗罪从犯能否判缓要看是否满足缓刑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诈骗罪是故意犯罪,不知情的行为人可能会拘留但不一定会判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对经济诈骗行为知情不报的,如果不属于共同犯罪人,或者没有做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为诈骗的犯罪行为人作假证明包庇的,则构成包庇罪,一般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事前通谋的,
从犯比照主犯从轻处罚,判缓刑有希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
如果能查实主观上确实不知道是诈骗,客观上也没有非法获利,应该不认定构成犯罪,不会判刑
从犯是否判处缓刑要根据情况来判定,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量刑。具体参考因素: 1.从犯在犯罪中发挥的作用。 2.犯罪的社会影响。 3.从犯的悔罪态度。 判缓刑的条件: 根据现行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
具体需根据证据确定,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是不能认定构成从犯的
诈骗能适用缓刑,只要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轻微、不具再犯危险性、具有悔罪表现、宣告缓刑不会对所居住的社区造成不良影响的等条件,可以适用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诈骗公私财物,数额
电信诈骗不知情的员工一般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也就不涉及量刑的问题。单位犯罪的,一般只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法,而其他的人员是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的。直接负责人员是指的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员工是
如果诈骗罪全部退赔,在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判决缓刑,如果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的情形,甚至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