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29
网络诈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的立案条件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究。个贷款诈骗1万元以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遗产分配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的原则;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均等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体现养老育幼的原则;适当照顾的原则等。
合同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五种,即。 1、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通过协商,自愿决定和告诉相互权利义务关系。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
《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如下: 1.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我国宪法总纲第六条规定。这一原则体现生产和分配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 2.保护劳动者原则。“保护劳动者原则”是由劳动关系所具有人身关系的属性和隶属关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如下: (1)骗取贷款的目的和用途。 (2)单位的经济能力和经营状况。 (3)骗贷行为造成的后果。 (4)案发后的归还能力。
贷款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诈骗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但是,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两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1、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是单位或者个人,贷款诈骗罪主体只能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
遗产分割的原则如下: 1、遗产分割必须贯彻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的原则。 2、份额均等原则。 3、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4、体现养老育幼的原则。 5、适当照顾的原则。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
罚金的裁量原则是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适用方式是:单科式,主要适用于单位犯罪;选科式,在罚金单独适用的情况下,刑法规定罚金与其他刑种并列,可供选择适用;并科式;复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