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7
检察公益诉讼指的是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程序为: 1、人民检察院决定抗诉; 2、将抗诉书副本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3、人民法院在收到刑事抗诉书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决定退回人民检察院; 4、抗诉书没有写明原审被告人准确住址的,应当要求人民
如果法官有违法违纪行为,可以到法官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到法官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即当地人民政府的纪检监察部门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 还可以直接到各级纪委的网站上进行举报。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信函、网络还是口头举报等方式,
终审后向检察院抗诉的方式:如果案件的判决存在明显过错的,有足够的证据后可以向检察院控申处递交书面材料提起抗诉。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抗诉分为依上诉程序和依审判监督程序两种提出方式。
检察院公益诉讼的范围如下: 1、经过诉前程序,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没有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机关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2、行政机关拒不纠正违法或不履行法定职责,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
1、审查内容。检察机关审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应当查明: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权限和法律依据;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证据;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及状态;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需要查
检察机关不宜简单直接提起公益诉讼,应当先通过诉前程序。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前,检察机关应当依法督促或者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前,检察机关应当先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纠正违法行政行
向检察院公诉部门申请抗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被害人没有上诉权,但是被害人以及法定代理人对于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的五天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提起抗诉。就检察院内部的分工而言,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应该向人民检察院
可以通知犯人的。犯罪嫌疑人具有知情权,检察院将案件移送起诉到法院,可以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诉讼状时,由人民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流程是: 1、收集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 2、书写起诉状; 3、携带起诉状、身份证和证据去法院申请立案; 4、法院审查,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在7日内予以立案,并且将案件受理通知书发送给原告。
债务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向法院起诉: 1、当事人可以携带身份证、起诉状、可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层法院立案。 2、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3、法
刑事案件中,检察院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适宜提起公诉所作出的不将案件移送法院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