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4
征地补偿款纠纷的证据主要为以下几项: 1、征地补偿协议; 2、土地使用权的相关证明,比如土地使用权证; 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归属证明材料; 4、安置补助费分配材料。《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
征地补偿款纠纷的证据主要包含: 1.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相关资料。 2.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归属相关资料。 3.安置补助费的分配相关资料。主要针对失地农民和村集体产生的土地纠纷证据的问题,一旦产生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问题,应及时准确的收集以
征地补偿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可以先到当地乡政府或土地管理所请求解决;乡镇不受理的当事人可直接向县政府申请,受理机关对受理的纠纷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作出处理决定;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后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土地征用的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房屋补偿费及装修费、安置费和搬迁费、困难补助和奖励、房屋内各项家电移机补偿、非住宅房屋营运损失补偿;社保补偿包括以村委会为单位为失地农民投保缴纳的社会统筹部分,个人缴纳的个人账户部分。
构成强制拆迁的条件是指建筑物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
主要情形有: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被拆迁人签订的拆迁协议,协议全部无效;拆迁人没有办理相关的拆迁手续,不具有拆迁的资格,所签订的协议无效;损害国家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拆迁协议无效。
房屋拆迁公告应当包括的事项: 1、拆迁人简介; 2、拆迁项目简介; 3、拆迁实施单位简介; 4、拆迁区域介绍; 5、拆迁时间及期限介绍; 6、拆迁基本问题的介绍及解决方案。
房产拆迁纠纷几种处理类型: 1、因拆迁房屋确权、使用、买卖等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2、因拆迁补偿、安置等发生纠纷,双方协商不成的,由政府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向法院起诉; 3、因职工对单位内部建房、分配公房不满发生纠纷
(一)征地数量大。 (二)利益分配矛盾复杂。补偿费标准偏低,使本已非常有限的征地补偿费用成为当事人争夺的目标。排挤他人的分配额,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补偿金,是造成基层群众自治权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很难使当事人服判息诉,从而导致群体上访事件,甚至
1、发布征地公告,征地公告由县级或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实施。 2、征询村民意见。 3、实地调查与登记。 4、一书四方案。 5、张贴征地公告。 6、张贴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7、报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8、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9、土地补偿登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征地拆迁纠纷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由于城市建设规划不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所以对政府的城市建设规划不服,只能通过参加听证、信访等途径发表意见。 第二、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拆迁许可不服,可以申请听证、提起复议或诉讼。 第三、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