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30
劳动争议中,仲裁是必经程序,也就是仲裁前置。未经仲裁,人民法院不得受理。当事人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仲裁申请。如果当事人申请国企业调解程序,调解期间可以扣除,胜诉时效从调解结束之日起继续计算。
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
异地劳动争议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劳资双方分别提出了劳动仲裁,一般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都可以进行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仲裁委在仲裁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调解。
异地劳动争议也只能到用人单位的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如果劳动者已经决定要进行劳动仲裁了,在申请仲裁前要注意收集证据,因为如果仲裁开始时证据不足,劳动者要承担的是未知的、不利于自己的仲裁结果。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
劳动争议主体是指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争议的,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方法解决。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
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仲裁区别如下: 1、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 2、调解不是劳动争议的必须程序,而仲裁是通过诉讼解决劳动争议的必须程序; 3、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时效30日,而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时效是60日; 4、具有的法律效力不同。
工伤属于社保行政部门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去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的,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地进行延长。
在我国因为见义勇为属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活动,故职工因见义勇为而受到伤害的,应视同工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故意犯罪的;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残或者自杀的。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
技术顾问聘用合同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的问题,要根据聘用人员的身份性质和建立的合同性质来确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如果存在劳动关系则属于劳动争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劳动法法系的调整;不存在劳动关系则属于雇用合同关系
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是工伤职工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纠纷的,可以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还不满意的,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