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28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
医疗事故对医生有以下处理: 1、对负有责任的医生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尚不够刑事处理的,依法给予处分。 3、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执业证书。 但是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
不是,无证行医一般按非法行医罪处理。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发生医疗事故后,相关部门可以对医生做出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做出刑事处罚。其中行政处罚一般为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的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至第五十二条规定、第五 十五、五十六条规定以及《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依法承担下列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赔偿患者或家属经济损失。各项赔偿项目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已有详细规定,可以对号入座。具体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造成医疗事故的人员,需要对患者赔偿费用,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暂停该医务人员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执业活动。如医疗事故造成了严重后果,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吊销该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
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责任方未支付医药费,而家属无力承担受害者的医疗费用时,由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和道路交通事故救济基金先行垫付。 首先,发生交通事故,法律没有规定,肇事人必须垫付医药费。 其次,对方不支付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可以自己先垫付
发生医疗事故的,患者及其近亲属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来解决民事责任争议,协商不成的,医患双方可以请求医疗卫生行政机关进行调解,无法达成调解意见的,患者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
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处理方式是: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