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0
对单位行贿罪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对单位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刑法》在第三百九十一条对对单位行贿罪作出了规定。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本罪的构成: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
犯罪分子构成单位行贿罪,数额达到一百万元的,达到了《刑法》相关规定的情节严重,适用的量刑标准为: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单位行贿罪由以下要素组成: 但最主体是一般主体; 2、本罪的主观方一般是直接故意的; 3、犯罪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诚信和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 4、本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向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
单位行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手续费的行为。
如果行贿案件起诉到法院,法庭审判时受贿人不需要到庭,公诉人出示受贿人供述即可;检察机关讯问行贿人,一般是将行贿人作为类似于香港的污点证人,只要行贿人供认行贿事实,检察机关依次突破受贿案件,一般不追究行
一、行贿罪是什么(一)行贿罪的概念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二)行贿罪的构成特征1、犯罪客体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次要客体
对单位行贿罪的认定如下: 1、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2、单位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 (2)向3个以上单位行贿的; (3)向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行贿的;
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格式合同的要约向公众发出、并且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期订立该合同的全部条款;制式合同的条款是单方事先制定的;格式合同条款的定型化导致了对方当事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
在单位行贿犯罪中,并非所有的直接责任人员都负有同等的责任。这种犯罪虽然也是自然人实施的一种有组织的犯罪,但它与传统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像共同犯罪的成员那样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