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7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可继承的遗产有被继承人的合法收入、受赠财产、生活用品、文物、林木、牲畜和家禽、图书资料、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性权利、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等。
遗产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再婚后子女能继承遗产。有相互抚养关系才有继承权。若无抚养关系,则无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超过两年能主张遗产继承。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内,权利人都可以主张遗产继承。
再婚后,夫妻财产中属于另一方的财产先分割出来,剩余被继承人的部分作为遗产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方法可以由各个继承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再婚后的继子女与继父母形成扶养教育关系的,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 当继父母对继子女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或成年继子女对继父母尽到赡养义务,则形成了扶养关系,继父母子女间形成了法律拟制的血亲关系,其权利义务与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相同。
再婚后继子女可以继承继父母的遗产,前提是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形成了事实扶养关系。则继子女属于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若是继父母立有遗嘱,且遗嘱中没有指定继子女为继承人的,则继子女不能继承财产。
遗嘱继承的要求:订立遗嘱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人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行为人没有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
遗产继承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遗产需要满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规定,才会生效; 2、遗产继承可放弃,且无附加条件; 3、遗产继承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遗产继承过了两年还可以主张继承。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因此超过两年才知道自己的继承权的,依然还在诉讼时效内,还是可以主张遗产继承。
再婚后遗产继承顺序是: 1、先进行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然后就可以确定遗产份额。 2、如果没有遗嘱,则由被继承人的父母、子女、配偶平均分割被继承人的遗产。
再婚后的财产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
再婚分割遗产的方式是:一般应当先将再婚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分割后的加上其生前的个人财产是死者的遗产,死者生前有遗嘱,依遗嘱继承;如果没有遗嘱的话,法定继承。